人物
时段
朝代
人物库 清朝
吴子光清 1819 — 1883
全台诗
吴子光1819~1883),原名儒字士兴,后因业师宋心珠(名其光)之贶,改今名,号芸阁别署云壑,晚年自号铁梅老人铁梅道人
原籍广东嘉应州,生于清嘉庆廿四年(1819),卒于光绪十九年(1883),年六十五。
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家经典,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,然屡试不进,遂于道光十七年(1837)渡台,后寄籍台湾淡水,以课馆为业,暇则以诗文自遣。
长于诗,尤长骈体。
同治四年(1865)中举,受知于台湾道徐宗干,充幕僚多年。
同治七年(1868)淡水知府陈培桂聘,参与《淡水厅》之修撰。
光绪四年(1878)应聘主讲文英书院。
是年,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云山庄,聘子光设教其中,宾主殊相得。
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,尚有: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子光之侄吴师廉等。
大抵而言,晚清本土才学之士,尽萃于斯。
筱云轩藏书数万卷,无所不备,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
逝后,吕家礼葬之,并恤其家,越年,复出资刻其书。
王松台阳诗话》称其诗「专学晚唐」,「杰句名篇,美不胜录。
」从〈小草拾遗序〉可知其少时好赋,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;中年后,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,亦存有二百多首,惜多所亡失。
芸阁博学多才,然一生遭际不佳,「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」 。
于是,以东坡自况,名其文集为《一肚皮集》。
共十八卷,于光绪元年(1875)刊刻行世,附诗作《小草拾遗》一卷。
又著《三长赘笔》十六卷、《经馀杂录》十二卷。
则诸史绪论、书后题跋、古今词语、词林典实之类。
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《台湾纪事》,列为《台湾文献丛刊》第三十六种。
民国六十八年(1979)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,辑印为《吴子光全书》,民国九十年(2001)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。
今以《一肚皮集》所附《小草拾遗》为底本编校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吕汝玉清末民国初 1851 — 1925
全台诗
吕汝玉1851~1925),名文衡,官章赓虞号缦卿璞山舜邻,以字行。
神冈三角仔吕炳南长子。
光绪七年(1881)提督学政张梦元举博士弟子员,入庠邑为生员。
家豪富,购书两万馀卷,筑筱云轩藏之。
师事吴子光
与其弟吕汝修吕汝诚合称「海东三凤」。
光绪十五年(1889)与士绅吴鸾旂等人倡建「宏文书院」。
乙未割台后,先明义表诚,明治廿九年(1896)协助日方镇抚台湾反抗势力有功,于明治卅年(1897)四月授绅章,卅一年获特叙勋六等。
卅八年(1905)任台中厅参事,大正元年(1912)初辞职。
优游閒居,以诗书自娱 。
著有《璞山诗卷》(光绪年间印行,今不可见)、《海东三凤集》(合著)、《竹溪唱和集》(合著)。
其中《海东三凤集》,据王国璠《台湾先贤著作提要》称,系吕氏三兄弟合著,光绪十五年(1889)北京刊行,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,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,计四卷,惜今已不可见。
民国七十年(1981)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,是否即《海东三凤集》,难以判定,后仍以《海东三凤集》名义梓行。
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:《海东三凤集》、《餐霞子遗稿》、《竹溪唱和集》、《草庐居文稿》。
其中《海东三凤集》多为试帖诗,作者虽系吕氏兄弟,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。
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,排版偶见错简,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
竹溪唱和集》则为光绪七年(1881)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。
兹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《海东三凤集》、《竹溪唱和集》为底本,参照馆森鸿、尾崎秀真《鸟松阁唱和集》、鹰取田一郎《寿星集》、林文龙《台湾诗录拾遗》编校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吕汝修晚清 1855 — 1889
全台诗
吕汝修1855~1889),官章赓年,号宜寿又号餐霞子,以字行。
神冈三角仔吕炳南次子。
光绪元年(1875)生员,光绪十四年(1888)举人
家豪富,购书两万馀卷,筑筱云轩藏之。
师事吴子光
与其兄吕汝玉、其弟吕汝成合称「海东三凤」。
著有《餐霞子遗稿》、《海东三凤集》(合著)、《竹溪唱和集》(合著)。
其中《海东三凤集》,据王国璠《台湾先贤著作提要》称,系吕氏三兄弟合著,光绪十五年(1889)北京刊行,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,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,计四卷,惜今已不可见。
民国七十年(1981)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,是否即《海东三凤集》,难以判定,后仍以《海东三凤集》名义梓行。
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:《海东三凤集》、《餐霞子遗稿》、《竹溪唱和集》、《草庐居文稿》。
其中《海东三凤集》多为试帖诗,作者虽系吕氏兄弟,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。
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,排版偶见错简,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
竹溪唱和集》则为光绪七年(1881)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。
兹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《海东三凤集》、《竹溪唱和集》、《餐霞子遗稿》为底本,参照馆森鸿、尾崎秀真《鸟松阁唱和集》、林文龙《台湾诗录拾遗》、高火顺《卅韵诗钞》编校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吕汝诚清末民国初 1860 — 1929
全台诗
吕汝诚1860~1929),名松年字汝诚又字鹤巢赓馥号锡圭
神冈三角仔吕炳南三子。
光绪年间廪生。
家豪富,购书两万馀卷,筑筱云轩藏之。
师事吴子光
与其兄吕汝玉吕汝修合称「海东三凤」。
乙未割台后,于明治二十八年(1895)担任葫芦墩保甲局,明治三十年(1897)授绅章,并任三角仔区区长,在职五年。
作品收录在《海东三凤集》(合著)、《竹溪唱和集》(合著)。
其中《海东三凤集》,据王国璠《台湾先贤著作提要》称,系吕氏三兄弟合著,光绪十五年(1889)北京刊行,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,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,计四卷,惜今已不可见。
民国七十年(1981)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,是否即《海东三凤集》,难以判定,后仍以《海东三凤集》名义梓行。
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:《海东三凤集》、《餐霞子遗稿》、《竹溪唱和集》、《草庐居文稿》。
其中《海东三凤集》多为试帖诗,作者虽系吕氏兄弟,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。
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,排版偶见错简,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
竹溪唱和集》则为光绪七年(1881)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。
以下作品辑录自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《海东三凤集》、《竹溪唱和集》,以及馆森鸿、尾崎秀真合编的《鸟松阁唱和集》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